第四十六章 不得不战-《初唐:砥砺前行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  他口中的高向君是高向玄理之子,高向清河。
      高向一族是汉族归化人子孙,第一批遣隋使成员,亲身经历了隋唐两朝更替的历史。大化改新中作为国博士提出了很多适合倭国国情的制度,乃是倭国的华夏通,其子深受父亲影响,对于汉文化的了解,仅次于其父。
      很快!
      高向清河就效仿三国时期的陈琳写了一封讨贼书,寄向身在筑紫朝仓宫的陈青兕。
      因受到战争的恐惧,挨着长门国的石见地区百姓已经逃难。
      陈青兕趁机派人入山探察地形,找寻银矿所在地。
      正在等候消息的他,收到了中大兄皇子的书信。
      想也没想,陈青兕挥手叫李红清来到近处,问她借火折子。
      李红清习惯走南闯北,火折子是随身必带之物,将火折子递给陈青兕。
      陈青兕吹燃了火,将信直接烧了。
      李红清一脸诧异问道:“直接烧了?”
      陈青兕道:“这个时候来信,多半是骂人的话,想要激我出战。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,二十万大军,唬谁呢!”
      倭国对外宣称他们已经聚集了二十万的大军。
      陈青兕是不信的,但从手中的情报来看,十万确实是有。
      毕竟倭国这种情况,几乎就是全民皆兵,将农民聚集起来,筹十万不难……
      难的是怎么养这群农民……
      他们的声势越大,死的就越快。
      当然如果不搞这么大的声势,死得更快。
      左右都是一个结果……
      死定了。
      面对陈青兕的泰然自若,飞鸟京的中大兄皇子却坐不住了,迫于无奈,他只能选择出兵。
      留下三万军队交给了自己的长子大友皇子……
      这里中大兄皇子明显动了私心,其实最好的选择是更加出色更加有威望能力的大海人皇子,而不是刚刚成年不久,才略能力都不足的大友皇子。
      但手中大权在握,中大兄皇子心态明显变了,他要成为日本的英雄,然后登上皇位,将太子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,而非弟弟。
      弟弟固亲,怎比儿子?
      七万大军沿着濑户内海的北海岸线一路西进,直至厚狭。
      因时间紧迫,中大兄皇子只是休息了一日,恢复了精神,立刻就派人邀战。
      中大兄皇子亲点自己麾下的猛将守君大石道:“守君君,此番务必要让唐军出战,不管用什么羞辱手段都可以。”
      守君大石本是粗人,咧嘴一笑道:“这个末将在行。”
      中大兄皇子也知守君大石出口成脏的天赋,鼓励道:“本殿在本阵等候守君君的好消息……”
      中大兄皇子目送守君大石离去,详细调度兵马,随即来到中军本阵,等着前线的报到。
      他刚刚在马札上坐下,便听布外的兵士走了进来。
      为了彰显主将的威严,倭国通常会在本阵外边拉上几圈布,不让外边的人看到里面的情况。
      “守君大人退下来了,正在帐外求见。”
      中大兄皇子与大海人皇子豁然起身,脑海中就一个念头:就失败了?这也太快了吧!
      先锋大将守君大石惊魂未定的单膝跪地,道:“唐军不战。”
      中大兄皇子沉着脸,问道:“什么意思?”
      守君大石苦着脸道:“我们还未进入一箭之地,唐军寨内弩矢飞射,伤了我们百人。唐奴不讲武德,别说叫阵,我军根本靠不得前……”